中国研招网首页 > 考研资讯 > 院校专业 > 正文

跨专业考研的3大真相!如何做才能弥补专业上的差距?

点击数:2137 发布时间:2025-08-15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跨专业考研的3大真相!如何做才能弥补专业上的差距?

  伴随每年考研人数的不断增长,其中选择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也愈加多,但在做出选择之前,你真的认知跨考吗?了解怎么样在专业课上与对手拉开距离吗?

  1、注意!跨考生需特别注意哪些地方?

  01.部分专业可以接收跨考生,但会需要有肯定基础,比如一些艺术类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有关专业等。假如没基础,在未来的学习中也会由于基础不足而吃力。

  02.有些专业因为专业性非常强,限制本科专业。通常来讲,不少医学类专业会有限制,假如你本科不是法学专业,就不可以考试报名法律硕士(法学),只能考试报名法律硕士(非法学)……

  03.跨专业考研加试只不过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不需要加试。但考上后有些学校需要跨考生需要补选肯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

  04.跨专业考研和本专业考研的需要在复试和初试的需要是一样的。分数线也是一样的,不会由于你是跨考生就放低需要,也不会由于你没基础就提升分数。

  05.理工科想跨考人文社科,第一看有没专业衔接的专业,譬如新媒体技术方向,法庭科学方向,教育技术方向,都是工科与人文社科的结合。

  06.人文社科之间的互跨,有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譬如:哲学、历史、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这类跨考困难程度较小。由于考试报名人比较少,角逐重压小。

  2、要紧!跨考生需突围几个方面?

  1.信息战

  对于有的跨考生,特别是跨学校、跨专业、跨区域的学生来讲,信息途径过窄,在采集完备准确的信息资料上会浪费不少时间。

  必须要到网上尽量多的采集信息,知道目的专业对跨专业有没限制,导师的研究方向适不适合自己等等。

  当然,假如能联系上跨考同一专业的学长学姐更好,能问到不少有用的信息。前期把“情报”采集好,才能保证后期的复习不脱离大方向。

推荐大伙中国教育在线精心推出的【考研找学长】平台,轻松迅速联系研究生学长学姐!

扫描二维码进入【考研找学长】平台:

跨专业考研的3大真相!如何做才能弥补专业上的差距?

  2.时间战

  跨专业考研的考生的专业课复习必须要早做筹备,假如备考的时间太短,复习的时间就会看上去比较仓促,影响到复习成效,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心理重压。

  可以先从教程夯实抓起,扩大常识面 。争取在7月份前吃透专业课,在暑假围绕教程做笔记,做考试真题;在9月份招生简章公布之后,再依据大纲重新规划专业课复习方向。

  假如你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参考书目特别多,或是根本就没指定书目。必须要掌握取舍,缩小考试范围。依据历年考试试题,可以找出80%的核心考点,然后再通读教程,做笔记,背核心考点等等。

  3.心态战

  对于跨考生来讲,要在短期内对一个全新的学科有比较深入的认知,是件困难的事。

  特别是在专业课上安排了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却不是非常明显,这时,难免会自我怀疑。

  遇见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千万不要一个人在那里郁闷,多找找问题,是否看教程的时间太多而忽视了实战练习?也可以找老师或是考同一专业的研友/同学交流一下。

  3、揭示!跨考考研都有什么真相?

  大伙对于跨专业考研的理解,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譬如下面这类——

  1.复试会因专业基础不扎实被歧视?

  这个只不过所谓的“切身体会”,但却并不是真相。在面试的时候,即便导师问了你不少关于跨专业的问题,也不可以代表就是在歧视你。

  从考核困难程度来讲,导师对本专业考生的考核尺度会更严厉和深入,大部分时候对跨专业的考生则相对宽松,能回答到点子上,展示出逻辑思维能力即可。

  有时候,复试被刷是由于老师们综合比对后,感觉这个学生并不合适在这个学校读研,而不是歧视。

  2.跨考耗时耗力,没角逐优势吗?

  不要以为选择跨考,大学四年学的专业,就白学了,要多去发现我们的本科专业与跨考专业之间的联系。毕竟,从文科专业直接跨到工科只不过少数。

  假如最后进入复试,跨考历程大概成为大伙的亮点。有的导师就是喜欢跨考学生,欢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来丰富我们的思维路径和某些小方向纵深范围的研究。

  譬如说,你的本科专业是语言类,考试报名媒体传播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上的优势是别的人不可比拟的。所以,有些时候,跨专业并非你的缺点,反而能叫你成为独特的那一个。

  3.同是跨专业导师更喜欢本校的考生?

  本校考生的优势在于,他能旁听目的导师的课程,联系到想考试报名的老师,提前将我们的想法和计划与老师交流,这是大部分跨考生都没的优势。

  不需要太担忧,导师录取一个学生的最大标准还是合不合适,能否做出肯定的成绩,而不会由于你是本校就选你。

  可以从百度、院校官方网站、中国知网等知道导师的生平、研究方向、学术成就等。也可以在复试前联系学长学姐,认识一下导师的性格特点。

  当然,假如该导师往年有没招收过跨专业考生,是否排斥此类考生,也是必须要知道的。

  假如你正计划跨考,必须要先对跨考有个明确的认知。确定专业后,就能着手筹备了。

考研网,为考生提供考研时间,考研报名,考研培训辅导,院校专业信息,考研准考证打印,考研分数线,考研成绩查询,考研复习资料,考研复试调剂,考研真题下载以及线上考研辅导课程学习。

Copyright(c)2018-2025 中国研招网(https://www.mutmc.com/)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

中国研招网(https://www.mutmc.com/) 版权所有